从“回头看”到“扎实改”——东安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三个聚焦”推动服务“三农”工作走深走实
时间:2025-02-24
来源:东安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第五检察部
编辑:吴迪
审核:刘春梅
民有所盼,检有所行。东安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院服务“三农”工作部署,立足公益诉讼职能,以法治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从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耕地占用税应缴尽缴,到规范农膜回收治理模式;从建立道路安全长效监督机制,到构筑村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屏障,始终将检察履职融入服务“三农”发展脉络。持续聚焦耕地保护、居所安全、信息安全等民生热点,通过检察建议、专项监督、“回头看”等多元举措,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既有力度更具温度。为谱写东安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注入不竭检察动能。
聚焦深化耕地保护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您好,您这儿的农药包装和收完地不用的农膜都怎么处理呀?”
检察官与农业经营者面对面沟通,关注到辖区内部分农田废弃农膜未规范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散落的问题。办案组向行政机关调取本区农田台账及矢量数据,结合定位软件,对全镇11个行政村的农田开展现场勘查,发现多个村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用薄膜残留在地块中未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丢弃在田间道路上的情形。东安区检察院向相关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建议其对辖区内违法处置农用薄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行为进行查处,并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督促、引导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依法履行对农用薄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义务,规范回收程序。此外,东安区检察院为全力答好黑土地守护方程式,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督促违法占用耕地的被告人及时修复受损耕地,以行政公益诉讼依法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确保耕地占用税“颗粒归仓”,多角度筑牢黑土地保护屏障。
聚焦解决急难愁盼
守护乡村“小路”上的“大安全”
“桥上有了护栏,真是太好了,要不有时天黑开车从这走,总是得很小心,就怕不留神掉下去。”
针对村民反映的“烦心事”,东安区检察院部署开展了“桥梁安全专项监督”活动,对辖区桥梁进行拉网式排查,共发现四座桥梁存在缺少护栏、缺少警示标识、桥体老化等安全隐患,威胁群众出行安全。针对发现的问题公益诉讼部门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主管机关针对村民反映的出行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整改,对防护设施、桥体安全等问题予以解决,同时加强对道路设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巡护管理,确保消除安全隐患。2025年东安区检察院以“回头看”的方式,全力确保促成彻底整改和长效治理,保障村民出行安全,铺就乡村“平安路”。
聚焦个人信息保护
筑牢村务公开安全“防护墙”
“信息公开是好事,但是这些村民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全部公开出来,这个隐患太大了。”
信息公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但敏感个人信息在未去标识化处理下直接向社会公布,存在泄露风险。检察官在走访中收到群众反映的线索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发现辖区11个村存在涉及4000余条信息泄露的风险隐患。在村民补贴公示中被公开村民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住址、电话号码皆在公示表格中,且被张贴在公示栏上,可能会造成村民个人信息泄露,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针对该问题东安区检察院向相关主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规范各行政村信息公开工作,处理好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对公示人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采取“去标识化”处理,切实保障群众信息安全。
近年来,东安区检察院持续助力“三农”发展,围绕耕地保护、食用农产品、农村安全生产、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用心用情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及“三农”和乡村振兴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下一步东安区检察院将坚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牵引,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持续紧抓“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沟通协作、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形成检察监督与公益保护合力向前的工作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