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 首页/ 检察业务/ 公益诉讼/

多维聚焦消费新场景  以检察守护共筑满意消费

时间:2025-03-15

来源:东安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徐冉

编辑:吴迪

审核:刘春梅

【字体:  

2024年以来,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多维度聚焦”为抓手,“靶向式”紧盯民生消费领域“新场景”的突出问题,不断拓宽“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渠道,持续探索数字化监管手段,着力构建全链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从“事后维权”向“事前预防”转型,切实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与“消费满意”,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力打造安全、透明、有序的消费环境。

一、聚焦食品安全治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关注民生热点及时跟进监督。该院深入分析仓储式食品卖场这一新兴消费模式的特点,针对临期食品特别提示、保健品集中陈列、进口商品规范管理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督促商家设立临期食品专柜、建立过期食品追溯销毁机制、规范进口食品管理,并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有力加强了“仓储式”卖场的食品安全治理,从根本上守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拓宽监督思路提升监督质效。该院针对辖区内城郊村被称为城市“菜篮子”的区位特点,践行上级院部署的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以“链条式”监督新思路,从农产品生产前端入手开展调查,对发现的种植环节未依法建立生产记录、未规范认证产品等问题,向主管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完善了投入品记录、质量检测等制度。并多次开展“回头看”,通过牵头召开座谈会、签订协作意见、推进品牌认证等举措,助力老字号农产品品牌发展,促进3家农民合作社完成了质量安全追溯注册、1家合作社续期绿色标识认证,从长远角度守护消费者健康安全。

二、聚焦美业行业规范,净化健康消费市场

精准监督保护健康权益。针对消费者反映的美容行业存在的相关问题,该院调取辖区内美容机构名录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超范围经营、诊疗科目和收费标准不公示、患者告知书和知情书签字不全、从业人员资质缺失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进行全方位整治。整改期间,督促下架了违规产品23件,规范广告宣传15处,推动5家机构完善从业人员资质问题。为解决因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清晰而存在的监管盲区问题,该院通过圆桌会议、会签协作机制,助推各职能部门厘清职责分工,明确对医疗美容、生活美容机构的监管职责,形成“个案处置—类案研判—机制重构”的递进式监督闭环,实现对美容行业的常态化监管。

数字赋能严防“隐形”风险。该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针对模型推送的辖区内部分商家无《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违规销售美瞳及护理液等线索,开展专项监督。经查,涉事商家违规经营存在安全隐患,该院迅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主管行政机关召开听证会共议整治方案,并同步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通过“监管约谈+执法巡查+普法教育”治理模式,促进经营主体规范运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持续跟踪问题整改情况,该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作为网格监督员,及时“回头看”,推动形成“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示范效应,以高质效法律监督筑牢消费者健康安全防线。  

三、聚焦特殊群体消费,营造安心消费环境

专项攻坚,保障母婴群体权益。该院始终将妇女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保护作为倾情守护的重点,针对“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的母婴护理行业的相关问题,立即调查核实,对发现的冷冻冷藏设备运行、食品及原料进货查验台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等问题,督促主管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建立母婴食品留样制度与生熟分离存储规范,完善了进货查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制度。在整改评估阶段,邀请了代表委员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公益诉讼监督实效。

长效跟踪,巩固法律监督成效。该院通过分析近年来新兴的“近视防控机构”投诉线索,及时调查核实,对发现的部分机构宣传“治愈近视”、冒用医疗机构名义、违规销售激光类医疗器械等行为,及时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查处5家违规机构,责令撤除虚假广告37条,督促公示资质证明,在开展整改“回头看”阶段,邀请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实地验收,确保问题清零,并通过媒体发布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选择视力养护服务,持续提升消费满意度。  

 


东安区人民检察院 邮编:150000
黑ICP备05000574号-2 东安区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